这位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使用任何辅助工具,比如讲义、投影仪,甚至连常规的PPT都没带。他选择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直接与学生们进行互动,给人一种总是能够“C”到核心的感觉。虽然他的教学方法激励了很多学生积极思考,但在过程中,部分同学感到难以跟上,尤其是那些习惯于依赖图示和文字辅助学习的学生。他们希望在学习上能有更多可视化的辅助手段,以帮助理解复杂的概念。
一整天的视频记录了他从早到晚的授课,尽管中间有不少学生表现出迷惑和疲惫,但也不乏有学生热情参与。这种纯口述,没带任何“套子”的方式,让课堂充满了活力,却也使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。
可以看出,这位老师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传统教育观念,提倡以思维为主,而非单一的知识灌输。然而,教育并不是一种“非此即彼”的选择。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,有效的教学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工具。因此,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,也应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。这样,才能使教育真正实现其应有的效果,培养出更加全面和素养高的学生。